......由于篇幅限制,PPT剩余图片不予展示......
荔枝图序作者:白居易,新课导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苏轼)“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古往今来形容荔枝的诗句数不胜数,当然也有不少的画师将荔枝绘于纸上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看一下,白居易为荔枝图所做的序!,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了解文体序文指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和经过,通常写在内容前面,也指别人所写的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序文即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前者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后者如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创作背景此文作于元和十五年(820)夏,当时白居易在忠州。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等省,唐朝时在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在北方难以觅到。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熟读生字峡()帷盖()枇杷()壳()紫绡()缯()绡()瓤()醴酪()华()xiáwéigàipípaKéxiāozēngxiāoránglǐlàohuā,朗读课文荔枝图序唐代: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⑴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中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⑴团团:圆圆的。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⑶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⑷冬青:冬天是绿的。⑸华(huā)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橘,常绿乔木。华,通“花”。⑹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⑺实:果实。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⑻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⑼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⑽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⑾瓤肉:果肉·。莹白:晶莹洁白。⑿醴(lǐ):甜酒。酪(lào):奶酪。⒀去:消失。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州和峡州之间一带地方。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叶像桂树的叶,冬季还是绿色的;花像橘树的花,在春天开放;果实的颜色像丹砂那样红,夏季成熟。果实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壳像红绸,膜像紫绸,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浆液像醴那样甜,像酪那样酸。关于荔枝的情况,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说的情形,那实际的情况比介绍的这些还要好。假如果实离开了枝体,一天颜色就变了,两天香味就变了,三天味道就变了,四五天以后,色香味就全消失了。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⒁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⒂南宾守:南宾郡太守。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⒃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⒄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识,认识,见过。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译文: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宾郡的太守白乐天,让官画工画成一幅荔枝图,并写上这篇序,这是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见过不到三天的人。文言知识1.通假字:华如橘:“华”通花,花朵2.一词多义:实实如丹其实过之:果实:实际情况而一日而色变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表顺接:表转折之其实过之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文言知识3.古今异义词:色香味尽去矣古义:消失,没有今义:到4、词类活用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名词作动词画图写,整体感悟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整体感悟,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花如菊,春荣实如丹,夏熟(从整体到局部),朵—核—壳—膜—瓤肉—浆液—保鲜—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从外到内),逻辑顺序:整体——局部外观——内部观赏——品尝,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作比较如: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打比方如:瓤肉莹白如冰雪。课外拓展荔枝叹作者:苏轼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