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篇幅限制,PPT剩余图片不予展示......
读诗猜谜,导入新课咏史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这首诗涉及了哪两个历史人物和典故?作者介绍《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主要作品《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故事背景刘备问计于诸葛亮是在公元207年,当时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孙权经过父兄及自己三世的经营,也比较牢固地占有江东,刘备兵少,而且又没有地盘,到荆州去投靠刘表,受刘表集团中外戚势力排挤,送到新野这个偏僻小县屯兵。二十余年间一直过着流亡生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帮助他。熟读字词陇亩(lǒng)倾颓(tuí)猖蹶(chāngjué)存恤(xù)夷越(yí)胄(zhòu)殆(dài)沔(miǎn)诣(yì),朗读节奏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⑴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⑵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⑶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1)隆中:地名,今襄阳城西13公里古隆中。(2)对:回答、应对。(3)亮:即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人。(4)躬:亲自。陇亩:田地。(5)好(hào):喜爱。为:唱。(6)《梁父(fǔ)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歌词。(7)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帮助桓公建立霸业。(8)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余城。(9)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许,承认同意。(10)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11)信然:确实这样。隆中对,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2)先主:先,先帝,主,刘备。屯:驻扎。(13)新野:现河南省新野县。(14)器:器重、重视。(15)谓:对,说,告诉。(16)岂:大概,是否。(17)之:代词,代诸葛亮。(18)与俱来:与(之)俱来,和(他)一起来。俱。一起。(19)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20)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21)枉(wǎng)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22)顾:拜访。由是:因此。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23)遂(suì):于是,就。(24)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25)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就。(26)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27)汉室倾颓:指汉朝统治崩溃、衰败。(28)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29)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29)东汉的京城本来在洛阳,董卓强迫汉献帝刘协迁都到陕西长安,曹操又强迫他迁都到河南许昌。(30)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31)度(duó)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32)欲信:通“伸”,伸张。想。而:表转折。智术:智谋,才识。用:因此。(33)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然:然而。犹:仍,还。已:停止,罢休。(34)谓:认为。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35)出:产生。自:从。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36)已来:已,通“以”,表时间。跨:占据。(37)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38)比于:同,相比。(39)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40)克:战胜。为:以为,变成。者:的原因。(41)非惟:不仅。抑:而且;亦:也。(42)谋:筹划。今:现在。(43)挟(xié):挟持,控制。(44)令:号令。(45)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46)此:这。诚:的确。(47)争锋:争强,争胜。已历:已经经历。(48)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49)贤能为之用:为:被。(50)可以为援:为:作为。援:外援。(51)图:谋取。据:占据。利:物资。(52)尽:全部取得。连:连接。通:到达。(53)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国:地方。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54)殆(dài):大概。(55)所以:用来。(56)资:资助,给予。(57)岂有意乎:可有意思吗?(58)险塞(sài):险峻的要塞。(59)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60)高祖:刘邦。(61)因:依靠,凭。(62)刘璋暗弱:刘璋(当时的益州牧)昏庸懦弱。(63)殷:兴旺富裕。(64)而:但是。(65)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66)胄:后代。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的后代,所以称它“帝室之胄”。(67)信义:信用道义。(68)著:闻名。(69)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70)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71)西和诸戎:向西和中国西部各族的和好。(72)南抚夷越:向南安抚中国南部各族。(73)内:对内。(74)修:治理。(75)政理:政治。(76)将荆州之军:将:率领。(77)宛、洛:河南南阳和洛阳这里泛指中原一带。(78)身:亲自。(79)川:平野。(80)箪食壶浆: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81)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82)日:一天天。(83)悦:高兴。(84)之:代词,代与诸葛亮关系变好这件事。(85)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86)犹:好像。(87)愿:希望。随堂小测试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1.亮躬耕陇亩2.时人莫之许也3.谓为信然。4.将军宜枉驾顾之。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7.遂用猖蹶。8.汉室倾颓。9.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亲自承认、同意确实这样拜访总共通“伸”,伸张失败崩溃、衰败谋取大概,随堂小测试请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欲信大义于天下。2.时人莫之许也。3.诸葛孔明者,卧龙也。4.贤能为之用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6.君与俱来。判断句反问句省略句(相当于:君与之俱来)倒装句(相当于:时人莫许之)倒装句(相当于:欲于天下信大义)被动句,文章结构思考:全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怎样分?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对”之前“对”之时“对”之后诸葛亮的出身及年轻时的抱负,徐庶推荐诸葛亮问计和对策。文章的主体刘备的评价时间顺序,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诸葛亮对形势分析中,特别强调人谋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哪些?,1.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3.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⑵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⑶荆州是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⑷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但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⑸刘备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4.诸葛亮对形式分析中,特别强调人谋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有哪些?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⑵贤能为之用⑶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诸葛亮人物特点身处荒野但胸怀大志,未出草堂却能洞晓时局,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正面描写:①诸葛亮隐居、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诸葛亮正面回答问题。2.侧面描写:①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②刘备三顾茅庐③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④关张不悦⑤刘备鱼水相答,小说与史籍对比有关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请你与《隆中对》参照阅读,看看小说进行了哪些艺术加工?为什么?小说中的诸葛亮又有哪些特点?对隆中的景色、天气的恶劣进行了加工。对刘备兄弟的言行进行了加工。对刘备三次到访时碰到不同的人进行加工。小说与史籍对比《三国演义》是小说,作者的目的是要抓住读者,因此会在情节设置上大做文章,三顾茅庐深入人心,是一个亮点,所以不惜笔墨,设置悬念和误会,来体现刘备和诸葛亮的特点。《三国志》作为史传文学一要尊重历史,不能对情节夸大渲染。二要惜墨如金,此文重在突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因此简写三顾而详析对策,意在用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打动读者。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隆中对》这篇千古名文,聚焦一代名士诸葛亮,重温三顾茅庐的君臣佳话,聆听卧龙先生的一席策论,近距离感受了这位人物的风采。让我们更加钦佩这位智者,请同学们把这份情感转化为课外作业。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