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页数为29页有完整内容的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课件幻灯片,课件下载后可修改编辑,更多历史教育初中教学课件历史课件宽屏新版下册九年级九年级历史九年级下册PPT可以在牛图文搜索下载。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2、具体包括、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实施等;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01,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材料说明了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实行。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时间:1921年开始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用: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恢复经济,稳定政局。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02,苏联的成立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发展: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时间: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4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示意图说明: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阿塞拜疆11.哈萨克12.土库曼13.乌兹别克14.塔吉克15.吉尔吉斯,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盟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1917年)苏俄(1917—1922年)苏联(1922—1991年),列宁的贡献:①缔造俄国——布尔什维克。②领导十月,建立社会主义俄国,后改名为苏联。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④实行,探索俄国发展道路。一个政一个国家一个主义一大政策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开始:目的:措施:重点:特点:1926年实现国家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一:虽然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材料三: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大国崛起》工业落后的穷国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一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一面: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03,为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加快了实现的步伐。,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为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消灭对象。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苏联的产生了什么问题?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论十大关系》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04,时间:1936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作用:在一定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2、弊端: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态。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四、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标志:新宪法的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背景开始标志主要特征工业化和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的形成。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如何评价?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①积极:苏联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教训: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变,一切从实际出发;②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