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页数为25页有完整内容的统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PPT课件幻灯片,课件下载后可修改编辑,更多语文八年级动态初中教学课件第一章宽屏新版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公开课部编版语文PPT可以在牛图文搜索下载。
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把握演讲者的观点。2.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重难点)学习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字母“J”命名该粒子,因此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写了一篇自传性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作者简介,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这是作者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致使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影响到了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鉴于此,作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联系传统文化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创作背景,“格物致知”是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物”就是探察物体,“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通过实验探察物体,从而获得知识。标题表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文题解读,miǎnmòpánghuáng学习字词liào多音字()埋没()没辙没méimò()胆量()测量量liángliàng,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探察:探听侦察;察看。埋没: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探讨:研究讨论。理解词义检讨: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盲目: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考虑不慎重;目标不明确。权威: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激变:急剧变化。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3—12)第三部分(13)提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病(一是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总结全文,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并对中国的新一代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理清文章的结构提出观点分析问题得出结论123,品味第一部分1.第1段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第1段是此次演讲的开场白,作者首先表达了对被授予特别荣誉奖的感谢,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并由此引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其含义是什么?《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品味第二部分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第一层(3—5):阐述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不重视格物致知,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分析当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现身说法,深刻揭露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表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思考探究1.文中举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举王阳明“格”竹苦思最终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误将“探察外界”和“探讨自己”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等同,这是由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从而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2.从现代观念看,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什么?通过实地实验得到知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探测客观世界。3.“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中的“眼光”“勇气”“毅力”三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能。这三个词语按逻辑顺序排列,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能选择正确的目标;选择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必须有勇气,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4.第11段中“大都”“往往”“常常”这几个词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这几个词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谨性。“大都”指大部分,强调了中国学生轻视实验、不愿动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往往”“都得近一百分”突出了中国学生考试成绩好;“常常”“不知所措”突出了中国学生在研究工作中的能力低,从反面论证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5.文中第12段,作者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①本文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交流,在演讲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效果。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反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③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者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品味第三部分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一、在下面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是()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____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____来发现事物的真相。A.如果那么积累实践B.不但而且培养实践C.因为所以培养思考D.不但而且学习思考B,二、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B.《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C.“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D.“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D,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非常感谢收看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