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篇幅限制,部分PPT截图不予展示......
这是一个15页有完整内容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幻灯片,PPT文件完整不缺页,下载后可修改,更多初中语文宽屏新版短文两篇语文说课教育教学答谢中书书PPT可以在牛图文搜索下载。
DáXièZhōngShūShū陶弘景八上第10课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教学班会,课件)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关于“书”说,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作品简介《》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注意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由读领略文章的美。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课文翻译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地朗读,并试着去翻译这篇短文!,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合作探究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美3、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写法探究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顺序,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开篇点题美高峰入云仰视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视线一、结构合理,角度变化,注重变化,创设意境其四:动静相衬之美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课文小结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四季常景日夕变景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抒怀欲界之仙都,DáXièZhōngShūShū陶弘景八上第10课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