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在视网膜内界膜至色素上皮层发生的组织缺损。
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曾受过眼外伤或高度近视的人中。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该区域,因此任何累及黄斑部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
分类:
按程度可分为:全层裂孔和板层裂孔。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裂孔。
临床上常分为以下三类:
1、特发性黄斑裂孔;
2、外伤性黄斑裂孔;
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后两者可出现视网膜脱离,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
发病因素及机制
发病因素
它主要由炎症、外伤、中毒、变性与高度近视等所致的长期黄斑囊样水肿发展而来。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生在老年人无其他诱发眼病相对健康眼,多见于女性,病因不清,目前认为玻璃体后皮质收缩对黄斑的切线向的牵拉力起到重要作用。
有关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个理论:
1、外伤理论;
2、囊样变性及血管理论;
3、玻璃体理论。
临床表现
黄斑全层裂孔者视力显著下降(多在0.5以下),中央注视点为暗点;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可见裂孔处光带中断现象;OCT检查可直观显示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裂孔的关系,及黄斑裂孔处组织病变状况,对黄斑裂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金标准。
黄斑裂孔的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
I期为裂孔形成前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心凹可见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一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
II期~IV期为全层裂孔,II期裂孔<400um,呈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 III期为>400um圆孔,II~III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
IV期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可见Weiss环。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1.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2.查眼底可见裂孔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并稍内陷,底部呈深色,有黄白色小点。
3.裂孔缘视网膜呈灰白色,四周可见放射状条纹。裂孔小者1/4、大者1/3乳头直径。有时裂孔附近可见到半透明的盖膜。
黄斑裂孔的治疗方法
(1)50%I期黄斑前期裂孔可以自行消退。
(2)II期裂孔应尽早手术(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去除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气体填充、俯卧/低头数天)以免视力恶化,发病6个月内玻璃体手术可能获得视力改善。III期、IV期裂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
(3)绝大多数特发性和外伤性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较小,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需要行玻切+气体/硅油填充术。
(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
玻璃体切割适应证:
1、合并PVR者,视网膜出现固定皱褶
2、黄斑裂孔周围出现前膜,将影响术后裂孔闭合,需在玻璃体手术中剥除
3、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如无手术操作问题而视网膜未复位者,可行玻璃体手术,多数情况为黄斑裂孔周围玻璃体牵拉未解除
玻璃体切割术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解除中心凹前-后切线方向的玻璃体-黄斑牵拉。
2.诱发裂孔区视网膜神经胶质组织增生。
3.促进裂孔边缘的解剖对合。
预防措施
1、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视。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8、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9、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10、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11、平时注意不要强光直射眼睛。另外防止眼外伤。
定义: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的损伤,在视网膜内界膜至色素上皮层发生的组织缺损。
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曾受过眼外伤或高度近视的人中。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该区域,因此任何累及黄斑部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
分类:
按程度可分为:全层裂孔和板层裂孔。
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黄斑裂孔和特发性黄斑裂孔。
临床上常分为以下三类:
1、特发性黄斑裂孔;
2、外伤性黄斑裂孔;
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后两者可出现视网膜脱离,特别是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
发病因素及机制
发病因素
它主要由炎症、外伤、中毒、变性与高度近视等所致的长期黄斑囊样水肿发展而来。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生在老年人无其他诱发眼病相对健康眼,多见于女性,病因不清,目前认为玻璃体后皮质收缩对黄斑的切线向的牵拉力起到重要作用。
有关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个理论:
1、外伤理论;
2、囊样变性及血管理论;
3、玻璃体理论。
临床表现
黄斑全层裂孔者视力显著下降(多在0.5以下),中央注视点为暗点;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可见裂孔处光带中断现象;OCT检查可直观显示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裂孔的关系,及黄斑裂孔处组织病变状况,对黄斑裂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金标准。
黄斑裂孔的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
I期为裂孔形成前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心凹可见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一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
II期~IV期为全层裂孔,II期裂孔<400um,呈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 III期为>400um圆孔,II~III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
IV期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可见Weiss环。
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
1.中心视力明显下降。
2.查眼底可见裂孔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并稍内陷,底部呈深色,有黄白色小点。
3.裂孔缘视网膜呈灰白色,四周可见放射状条纹。裂孔小者1/4、大者1/3乳头直径。有时裂孔附近可见到半透明的盖膜。
黄斑裂孔的治疗方法
(1)50%I期黄斑前期裂孔可以自行消退。
(2)II期裂孔应尽早手术(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剥离玻璃体后皮质、去除视网膜前膜或内界膜、气体填充、俯卧/低头数天)以免视力恶化,发病6个月内玻璃体手术可能获得视力改善。III期、IV期裂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
(3)绝大多数特发性和外伤性黄斑裂孔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可能较小,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需要行玻切+气体/硅油填充术。
(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填充
玻璃体切割适应证:
1、合并PVR者,视网膜出现固定皱褶
2、黄斑裂孔周围出现前膜,将影响术后裂孔闭合,需在玻璃体手术中剥除
3、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如无手术操作问题而视网膜未复位者,可行玻璃体手术,多数情况为黄斑裂孔周围玻璃体牵拉未解除
玻璃体切割术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解除中心凹前-后切线方向的玻璃体-黄斑牵拉。
2.诱发裂孔区视网膜神经胶质组织增生。
3.促进裂孔边缘的解剖对合。
预防措施
1、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用眼睛,避免形成近视。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8、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9、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10、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11、平时注意不要强光直射眼睛。另外防止眼外伤。
格式:PPT(可编辑) 页数:45页 大小:22MB 获取:会员免费下载(或原价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