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使患者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
原发性OP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OP
OP主要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
1. 疼痛
最常见的症状
腰背酸痛或周身疼痛
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OP主要功能障碍
2. 脊柱变形
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
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OP主要功能障碍
3. 骨折
-脆性骨折:指轻度外伤或日常活 动后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为肋骨、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的近端
-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髋部骨折: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多见
OP的评估
骨强度
-骨矿密度
-骨质量
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的指标是:
-生了脆性骨折
-骨密度低下
骨密度测定
骨矿密度(BMD)简称骨密度:
-反映大约70%的骨强度
-诊断骨质疏松
-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监测自然病程
-评价药物干预疗效
WHO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
双能X线吸收法:
正常: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
骨量低下: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
骨质疏松: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
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
T-score(T值)表示
正常:T值≥ -1.0
骨量减少:-2.5 < T值< -1.0
骨质疏松:T值≤ -2.5为
常用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和股骨颈
其他方法
定量超声测定法(QUS)
QUS经济、方便,适用于筛查
X线摄片法
骨量下降30%才在X线摄片中显现
早期诊断的意义不大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糖、钙、磷
碱性磷酸酶、
性激素、25(OH)D
甲状旁腺激素
骨转换指标
骨形成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骨钙素(OC)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
I型前胶原C端肽(PICP)
N端肽
骨转换指标
骨吸收指标:
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PACP)
I型胶原C端肽(S-CTX)
尿吡啶啉(Pyr)
脱氧吡啶啉(d-Pyr)
尿I型胶原C端肽(U-CTX)
N端肽(U-NTX)
康复护理措施
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的重点随访
二级预防:
如对绝经后的妇女,应及早的采取对策,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
三级预防:
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防摔倒
对骨折者及时进行处理
康复护理措施
对症处理
缓解骨痛
止痛药
理疗
矫正脊柱畸形
矫形器具
背带等矫正脊柱后凸、侧凸
康复护理措施
降低骨折发生率
预防跌倒
骨折者
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
尽量避免卧床、多活动,
及时给予被动活动
减少制动或废用所致的骨质疏松
康复护理的目标
防止骨折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康复护理的措施
饮食调理
饮食均衡
多食蛋白质
含钙丰富的食物蔬菜和水果
充足维生素D
低盐、少吃腌制食物,减少 钙质流失
正确的姿势
卧位:
硬床垫和较低的枕头,使背部肌肉保持挺直
站立:
肩膀要向后伸展,挺直腰部并收腹
坐位:
双足触地,挺腰收颈,,椅高及膝
安全措施
注意家居安全
家里有充足的光线,
干燥的地面,无障碍物,地毯要固定
穿防滑鞋
站立不稳的患者,应配置合适的步行器
运动护理
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
促进钙的吸收
减少骨的丢失
通过增加维生素D而促进钙的吸收
促进性激素分泌,使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增加骨皮质血流量和促进骨形成
通过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
运动护理
增加肌力和耐力的方法
握力锻炼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
下肢后伸等长运动
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
运动护理
有氧运动
慢跑和步行为主要方法
每日慢跑或步行2000~5000
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
继发骨折的康复护理
脊柱压缩性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脊柱压缩性骨折
床上维持和强化肌力训练
主要进行腰背肌、臀肌、腹肌的等长运动训练,3~4周后逐渐进行坐位、站立位的上述肌肉肌力和耐力训练
应坚持早期和以躯干肌等长训练为主的原则
注意:
禁止屈曲运动以免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
卧位坐起时应保持躯干在伸直位
经侧卧位坐起,或戴腰围后坐起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卧位屈伸踝关节和收缩股四头肌以活血消肿防治肌肉、关节僵硬
术后1周在帮助下翻身,托臀、膝,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两腿间垫上夹枕,可以在床上坐起至髋关节屈曲小于45度
坐位练习时,防上身向术侧倾斜
卧-坐-立转移训练,应坐高椅,膝关节低于髋关节,不要交叉两腿及踝部,不要向前弯身大于90度,坐时身向后靠,腿向前伸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2周内不要弯身捡东西,不要转身向后取东西
对骨水泥固定者术后1周进行上、下阶梯练习,上梯时应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下梯时,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以减少患髋的负重和屈曲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用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
至少术后6周才能练习步行
骨水泥型假体
可在术后第3~7天开始
术肢由不负重—少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进行渐进负重练习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
避免低座起立、 跷二郎腿或两腿交叉
避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
床头柜应放在术侧
经常使患肢处于轻度外展或中立位
避免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内旋位
避免摔倒
康复护理的措施
1 理疗
低频及中频电疗法
电磁波及磁疗法、按摩疗法
无热剂量的超短波
脉冲超短波
脉冲短波疗法
无热剂量微波、分米波疗法
康复教育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不可控制的因素:
老龄
女性绝经
母系家族史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合理营养
积极减少或消除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坚持体育锻炼
预防骨折发生
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运动不要过量,以免发生骨折
可以控制的因素
低体重
性激素低下
吸烟
过渡饮酒;咖啡、碳酸饮料
体力活动缺乏;
钙、Vit D缺乏
光照少
影响骨代谢疾病
影响骨代谢药物
康复护理的措施
理疗
促进骨折愈合类的物理疗法
温热疗法
光疗法
超声波疗法
离子导入疗法及磁疗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