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20页有完整内容的茶叶介绍宣传营销PPT幻灯片,PPT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更多动态市场营销茶艺文化宽屏新版茶叶介绍PPT可以在牛图文搜索下载。
茶叶介绍中国茶网茶文化频道,主要提供中华茶史、茶艺茶道、茶风茶俗、名人与茶、文学与茶、茶具文化等茶叶文化知识...每一片茶叶的浮沉,都是一种缘定,不空不昧,绿茶分类CHAYEFENLEI,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属细嫩炒青绿茶,始创于明代以前,产区集中在杭州西湖西南一带,面积约168平方公里的山区里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同时,龙井茶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旗枪”;采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鲜叶的嫩匀度,便是龙井茶品质的基础龙井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11级,即特级1~3等与1至8级1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36000个之多上等和特等龙井茶仍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方法这是展现龙井茶品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100克,1个熟练的师傅,1天也只能炒1000克干茶中国十大名茶,碧螺春茶属细嫩炒青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5厘米左右的原料,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7万颗芽头左右碧螺春分7级,上品碧螺春满披白毫,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则逐渐减少炒制碧螺春也很有讲究:杀青要将茶叶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揉捻要使茶叶松紧适度搓团显毫要边炒边用双手将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直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烘干则要采用轻揉轻炒手法来显毫,蒸发水分四道工序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后,方使碧螺春拥有倾国倾城的卓越风姿,庐山云雾茶属细嫩烘青绿茶,始产于汉代,已有1000多年的栽种历史,宋代列为贡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开始称庐山云雾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影响,才使庐山云雾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庐山云雾茶的采摘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要晚,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间开园采摘此时大地初回暖,茶芽非常稚嫩,茶农加工1000克成茶,大约需要10万个鲜嫩的芽头特级茶要求更高,只能采初展的一芽一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制作十分精细初制分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烤干(或烘干)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如杀青要保持叶色绿翠,揉捻要用手工轻揉,防止细嫩断碎,搓条也用手工,翻炒动作要轻……近乎苛刻的标准,才能保证庐山云雾茶千年不变的品质庐山云雾,太平猴魁太平猴魁属细嫩烘青绿茶,主产于安徽黄山北麓的黄山区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带,创制于清末,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独具一格,具有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品质特征,每朵茶都是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俗称“两刀一枪”,素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冲泡后,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在明澈嫩绿的茶汁之中,宛若小猴子搔首弄姿,还有诱人的兰香太平猴魁现分为三个品级:上品为猴魁,次为魁尖,再次为尖茶太平猴魁一般在谷雨前开园,立夏前停采每年只有l5~20天的采摘时间太平猴魁的采摘时间一般是在晴天或阴天午前,午后拣尖,然后,再经过杀青、毛烘、足供、复焙四道工序,方可领略杯中群猴戏水,静中取动的无限精妙,六安瓜片是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形似瓜子的外形,使它在味道之外,更多了几分趣意,其独特的加工工艺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也在情理之中六安瓜片属片状烘青绿茶,产于大别山北麓的安徽六安、金寨、霍山地区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到明清时,更有300余年的贡茶历史六安瓜片采制技艺和加工工艺相当独特其茶树必须是当地自古以来的小叶种,采摘时间必须在谷雨前后十天,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时采摘,以保证茶品茶味早上采,下午板片、去梗、去芽,以“片”取胜六安瓜片,蒙顶甘露属炒青绿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相传蒙山种茶始于西汉末年,唐朝始,就被列为贡茶沿袭至清蒙顶甘露采摘细嫩,每年春分时节,当茶园中有5%左右的茶芽萌发时,即开园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一般须在清明前后5天采摘,标准为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嫩尖,制茶时,需经过杀青、初揉、炒二青、二揉、炒三青、三揉、炒形、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蒙顶甘露冲泡时,应先在玻璃杯或白瓷杯中注入80℃~85℃的热水,然后再取茶投入,待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见时,细细品尝第二泡时,越发鲜醇,使人齿颊留香对于宋人文彦博的诗,可能就会产生悠然通透的心灵共鸣: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烦酲涤尽冲襟爽,暂适萧然物外情蒙顶甘露,长年位于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几经浮沉,现如今终于重现往日辉煌——毕竟,宋代苏东坡就曾有过“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评论信阳毛尖属细嫩烘青绿茶,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清代已成为名茶,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名茶优质奖信阳毛尖既为绿茶名品,新鲜翠绿自然也是关键1000克特级信阳毛尖,需要虔心礼茶的师傅用10万多个芽头经过道道工序精心提炼,与龙井、碧螺春的数字,其实也相差不远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要求也很高,要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及时送回阴凉的室内摊放数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兼具炒青和烘青的双重优点信阳毛尖冲泡也是一门学问特级信阳毛尖多采用一芽一叶制成,芽叶相当细嫩,这就要求冲泡水温不宜过高,冲泡时,应先在玻璃杯或瓷杯内冲入80℃左右的开水,再放入茶叶,冲泡后的茶汤呈淡黄微绿色茶芽在杯中婷婷玉立,时而上浮,时而下沉,芽叶交相辉映信阳毛尖“头泡香高,二泡味浓”,茶香清香悠长,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熟板栗香、毫香、鲜嫩香,信阳毛尖的美丽故事,也在杯中徐徐展开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有长久的熟板栗香信阳毛尖,白茶春季清明前发出的嫩叶为纯白色;在谷雨前白色渐淡,多数为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嫩叶逐步转绿呈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嫩叶呈全绿色因为安吉白茶的白化过程,气温和白化密不可分,所以安吉白茶的采摘时间是根据气温确定的,只有20天左右安吉白茶这是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的论述,也是安吉白茶的起源安吉白茶属烘青绿茶,是白化茶叶按照绿茶的工艺制作而成的,为白叶芽的绿茶白茶树为茶树变异,极其罕见安吉白茶失传多年,直到1980年,一丛树龄百年的珍稀茶树被发现,经研究开发无性繁殖成功,才使安吉白茶从厚重的史书中走出来,重现极品名茶的风采“白茶(白叶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夸而已……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几百年的贡茶的历史,和天山绿茶现在的知名度来说,似乎有些不成正比,但也许正因为寂寞,天山绿茶的品格,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天山绿茶为烘青绿茶,原产于福建西乡闽东天山,1781年前后,天山所产芽茶已列为贡品明清以后以生产炒青条形茶为主,到了1979年,才改制为烘青型绿茶天山绿茶具有三绿特色,即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茶园所在地山峰险峻、林木参天、云海翻滚、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湿润,有利于茶树生长难怪有诗赞其为“深山奇石嵯峨立,峡谷悬岩茶味香”天山绿茶按采制季节分为雷鸣、明前等;按形状分为雀舌、凤眉等;按标号分为岩茶、天上丁等其中以雷鸣、雀舌、珍眉、岩茶最名贵天山绿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制500克干茶约需3万个芽叶雷鸣茶是用早春一声雷时节采摘的茶芽制成的,冲泡后芽尖向上,竖直悬浮于杯中,犹如破土春笋,颇有情趣;雀舌系一旗一枪初展芽叶制成,十分细嫩,形似雀舌;珍眉采制精细,成茶形状如弯眉,颇为秀丽;岩茶则是采自石隙岩缝所长茶树之嫩叶制成的携着茶香屡屡上升,如云蒸霞蔚;闻其香令人心旷神怡天山绿茶叶嫩多毫,对着阳光一照,细毫闪亮,堪称绝妙天山绿茶相当经泡,冲泡3~4次,茶味犹存饮之幽香四溢,齿颊留芳——归根到底,值得传世的名茶,必有它的玄机天山绿茶,安化松针“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箱,芜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雾香”清道光年间,原籍安化的总督陶澍所作的《芙蓉江竹枝词》,把安化松针形态之美、采摘之难、加工之繁,描绘得淋漓尽致安化松针属炒青绿茶,是中国特种绿茶中针形绿茶的代表,产于湖南省安化县据文献记载,安化境内的芙蓉山、云台山,自宋代开始,茶树已是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所制芙蓉青茶和云台云雾两茶,曾被列为贡品安化松针采摘时,对鲜叶原料要求极高,要采用清明前一芽一叶初展的幼嫩芽叶,并且要保证没有虫伤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此外为保证成品茶齐整,也不能有节间过长及特别粗壮的芽叶安化松针的加工标准相当严格,分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坯,摊凉,整形,干燥,拣剔八道工序其中,整形是决定安化松针外形紧细圆直的关键工序,茶农要在专用烘茶灶上经过整整40分钟的掌控温度和变换手势完美结合,才能使茶叶细长、紧直、圆润用紫砂壶冲泡安化松针,堪称档次相当,却失了赏茶的情趣和意境也许还是选带些纯净的玻璃杯为佳,大美不言,不会抢去松针的风采,更会营造一场视觉、味觉皆美的感官飨宴安化松针,茶青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品味乌龙茶,堪称柔美细腻的优雅体验功夫茶具如诗如画般的演绎,赋予了乌龙得天独厚的高傲气质,而茶中特有的红茶之艳、绿茶之幽,在冲泡之后慢慢呈现出来后,口中满是清芬的芳香,如同沐浴在茶山清晨的微风中一样清爽乌龙茶是部分发酵茶,是经过杀青、萎凋、做青、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茶类,特色极其鲜明乌龙茶最显著的品质特征是综合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滋味,又有绿茶的清芬芳香,香气高雅,冲泡后,汤色呈金黄色或清澈的黄褐色,滋味甘润浓郁乌龙茶是中国特产,福建、广东、台湾是乌龙茶的出产地乌龙茶没有太曲折漫长的历史,却在近30年来风靡一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文山包种、潮州凤凰茶……这些熟悉的名字,让许多都市人的休闲时光变得立体而生动,在轻缓流动的氤氲茶香中,尽享压力放松后的愉悦和自然青茶又称乌龙茶,对乌龙茶品质影响极为显著乌龙茶的采制采制季节对乌龙茶品质影响极为显著经过冬季的休眠期,茶树体内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特别是芳香物质、氨基酸等含量较高,而影响乌龙茶香味的花青素等成分相对较低所以春季乌龙茶一般香气清高,滋味浓厚甘爽,品质好秋茶次之,而夏暑茶品质就要逊色许多乌龙茶的采制采制季节,乌龙茶的分类乌龙茶按产区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广东乌龙等四大类闽北乌龙产于福建武夷山,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等,代表是武夷岩茶岩茶产自武夷山山脉的岩石峭壁间,是典型的山茶,品种繁多,有大红袍、水仙、肉桂、白鸡冠等,珍品大红袍是群芳之冠闽南乌龙闽南乌龙产于福建南部安溪,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铁观音和黄金桂台湾乌龙产于台北、南投、台中等地,广义的台湾乌龙并不局限于某一品种,只要按照乌龙茶的做法制成的茶均称为乌龙茶广东乌龙广东乌龙产于广东潮州地区,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是其中优秀产品,也由此衍生出著名的潮州功夫茶,铁观音,乌龙茶中名水仙的品种不少,但只有武夷水仙的茶香中有种独特的砂石气味和口感,同时还有山间花香映衬砂石的口味,被称作岩骨花香武夷水仙属武夷岩茶,亦产于福建武夷山,始于清道光年间在武夷山脉甚至整个福建境内,武夷水仙的种植面积最大,其成茶占闽北乌龙茶总产量的50%以上,至今很多老枞还在产茶,原生态状态下生长的老枞极受爱茶者垂青,被虫咬过还带着虫眼的茶青不但无人侧目,反被视为原生态和野生的标志备受推崇武夷水仙分四季采摘,春茶(谷雨前后)、夏茶(夏至前)、秋茶(立秋前)、露茶(寒露后)每季相隔约50天,制作时要经过萎凋、做青、揉捻、初焙、包揉、足火等多道工序由于水仙叶肉肥厚,做青时必须根据其叶厚水多的特点,以轻摇薄摊,摇做结合的方法操作包揉则是做好水仙茶外形的重要工序,讲究揉至适度,最后再以文火烘焙至足干大红袍是乌龙茶极品,已有350多年的历史2005年武夷山大红袍节期间,20克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称之为“茶王”,并不为过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之上的小叶种(灌木种)的自然老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动不大,岩顶还有细小甘泉由岩谷滴落,使大红袍天赋不凡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现在市场上冠以大红袍之名的茶叶虽然不是母树所得,也是将母树无性繁殖后得到的成树育出的同品种茶树,武夷肉桂也是武夷岩茶中的上品,同样岩韵十足武夷肉桂亦称玉桂,产于福建武夷山,其香气颇似桂皮,习惯上称之为肉桂武夷肉桂每年4月中旬茶芽萌发,5月中旬开采岩茶,每年可采4次,且夏秋茶产量尚高它是相对物美价廉的岩茶之一武夷肉桂的制作,亦沿用传统的手工做法,鲜叶经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十几道工序鲜叶的萎凋,是形成香气滋味的基础,而做青则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白鸡冠是福建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条形香气叶底均与其他岩茶差异较大白鸡冠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叶弯曲而如茸毛,形态如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得佳名白鸡冠每年5月下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感谢收看中国茶网茶文化频道,主要提供中华茶史、茶艺茶道、茶风茶俗、名人与茶、文学与茶、茶具文化等茶叶文化知识...每一片茶叶的浮沉,都是一种缘定,不空不昧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