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患儿的护理
概念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3.病原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4.发病季节好发于夏秋季。
(一)健康史
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与腹泻患儿接触史,有无高热、惊厥的表现。了解患儿既往身体状况。
(二)身体状况
潜伏期通常为1~2天,短者数小时,长至8天。
起病急骤,患儿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出现,故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上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以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型或三型的征象,病情最为严重。
(三)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大便常规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治疗要点
1.降温止惊对高热的患儿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亚冬眠疗法。惊厥患儿用地西泮,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0mg),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0.5~1g/kg静注,每6~8小时一次,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及早使用呼吸机。
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一)密切观察病情
1.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适当保暖改善周围循环。迅速建立并维持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和药物输入。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2.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面色、体温、脉搏、瞳孔、血压、尿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送检。
4.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利尿剂等,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二)减轻家长压力
1.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病情,主动与家长沟通,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及时向患儿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家长会不同程度的减轻紧张、焦虑的心理,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的关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减轻家长的压力。
(三)健康指导
1.餐具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玩具及用物定期在阳光下暴晒直到隔离期结束。
2.指导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如不喝生水,不吃变质、不洁食品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夏秋季细菌性痢疾流行前(3~6月最佳),可给儿童口服含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依链”株的FS双价活疫苗,每人每年全程服用3次,每次间隔5~7天。5岁以下儿童第1、2次每次1粒,第3次2粒;6岁以上儿童每次服用2粒,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提高免疫力。
感谢观看
概念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病死率高。
3.病原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
4.发病季节好发于夏秋季。
(一)健康史
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与腹泻患儿接触史,有无高热、惊厥的表现。了解患儿既往身体状况。
(二)身体状况
潜伏期通常为1~2天,短者数小时,长至8天。
起病急骤,患儿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出现,故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上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四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以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型或三型的征象,病情最为严重。
(三)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大便常规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治疗要点
1.降温止惊对高热的患儿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亚冬眠疗法。惊厥患儿用地西泮,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0mg),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0.5~1g/kg静注,每6~8小时一次,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及早使用呼吸机。
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一)密切观察病情
1.每15~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肢端肤色、尿量等。适当保暖改善周围循环。迅速建立并维持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和药物输入。遵医嘱进行抗休克治疗。
2.专人监护,密切观察神志、面色、体温、脉搏、瞳孔、血压、尿量、呼吸节律变化和抽搐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准确采集大便标本送检。
4.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利尿剂等,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必要时使用呼吸机。
(二)减轻家长压力
1.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病情,主动与家长沟通,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及时向患儿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家长会不同程度的减轻紧张、焦虑的心理,与医护人员建立信任的关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院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减轻家长的压力。
(三)健康指导
1.餐具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玩具及用物定期在阳光下暴晒直到隔离期结束。
2.指导家长注意饮食卫生,如不喝生水,不吃变质、不洁食品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夏秋季细菌性痢疾流行前(3~6月最佳),可给儿童口服含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依链”株的FS双价活疫苗,每人每年全程服用3次,每次间隔5~7天。5岁以下儿童第1、2次每次1粒,第3次2粒;6岁以上儿童每次服用2粒,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提高免疫力。
感谢观看
格式:PPT(可编辑) 页数:23页 大小:2MB 获取:会员免费下载(或原价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