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多因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当常为双侧或多窦发病致病菌与急性鼻窦炎相似特应性体质与本病关系密切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有时可无局部症状:
(1)多脓涕:主要症状(2)鼻塞:主要症状(3)头痛:不定,无急性炎症明显(4)嗅觉减退或消失(5)视功能障碍:注意蝶窦病变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1)伴有鼻部症状(2)多有时间性及固定部位(3)改善鼻腔通气及引流,头痛好转(4)头部静脉压增高,头痛加重(5)引起鼻腔血管扩张,头痛加重鼻腔检查:
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息肉脓性引流前组鼻窦炎中鼻道后组鼻窦炎嗅裂、鼻咽体位引流口腔及咽部检查:注意牙齿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CT检查上颌窦穿刺鼻窦A型超声波检查局部治疗:
(1)血管收缩剂:不可长期应用(2)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3~6月(3)抗生素类滴鼻液(4)上颌窦穿刺冲洗(5)置换法:慢性全鼻窦炎手术治疗:
1.辅助手术:解除中鼻道及附近阻塞2.鼻窦手术:解除引流和通气障碍、保持和恢复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1)传统手术(2)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全身治疗:
1.抗变态反应治疗2.黏液稀化剂治疗1)慢性鼻窦炎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2)中国鼻鼻窦炎诊断治疗指南(CPOS)对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做何规定?
低剂量大环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类)、鼻部激素结合粘液促排剂联合应用三个月,鼻窦炎仍迁延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其中红霉素类抗生素250mg/日,儿童减半量或根据公斤体重计算。
3)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征?
儿童鼻窦炎临床特点:以脓涕、鼻阻塞、后鼻滴涕、咳嗽、呼吸有臭味、头痛、习性改变等为主要症状,可同时伴有中耳炎、腺样体炎、哮喘和支气管炎。
1.结构特征儿童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开口相对狭窄,炎症发生时容易造成通气与引流受阻。
2.黏膜反应性儿童鼻腔和鼻窦黏膜对炎症的反应程度比成人明显,对适当的药物治疗反应迅速,药物治疗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
3.CT特征儿童鼻窦炎一旦发生,尽管病程不长,可是CT常显示全鼻窦炎。
4)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阶梯治疗?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提倡阶梯性治疗方案,即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统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局部类固醇激素及黏液促排剂,对严重的鼻阻塞者,可适当间断使用低浓度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对于明确变态反应因素者可考虑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全身抗组胺)。
第二阶段,解除鼻阻塞和病原菌隐蔽场所。系统药物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辅助性手术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鼻内镜手术前外科干预)。
许多报道认为腺样体切除配合药物对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慢性鼻窦炎治疗是有效的,可避免鼻内镜手术。影响通气与引流的鼻息肉应予切除,切除鼻息肉时最好使用切割器,只限于鼻息肉切除,不必开放鼻窦。
第三阶段,经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作了充分的药物和前期治疗但效果不佳,只要求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称为mini-FESS),尽量不要开放其它鼻窦。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出现在术后1~2周,由于缺乏黏液清除功能,窦腔底部多积聚粘稠分泌物,并在黏膜缺损处和窦口形成棕黄色痂皮。鼻甲黏膜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黏膜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在10天以后术腔较为清洁干净,显示出清楚的术腔轮廓。
第二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出现在术后3~10周,术腔再次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主要是由于淋巴引流障碍所致。囊泡、小息肉和肉芽开始在黏膜缺损处生长,这种状态称为“去黏膜化反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黏连也在此阶段发生。与此同时,黏膜再生和上皮化也在进行,与病变形成竞争性生长。
第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上皮化在术后1~2周即已开始,并贯穿第2阶段,但仅有少部分病例可在4~5周完成上皮化,多数在10周以上完成上皮化。术腔从此完成良性转归。仍有少量病例在15周以上仍未完成上皮化,多与局部感染及变应性因素、结缔组织增生、息肉再生难以控制有关。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处理原则?
1.用含有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低黏性涂膏或涂胶可以加速黏膜上皮再生;2.含酶制剂灌洗窦腔,可分解纤维素伪膜、血痂和黏液痂,促进创面的清洁和愈合过程;3.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4.一些非卤化糖皮质类固醇水剂喷鼻具有局部抗变态反应、抗炎、抗水肿作用,可有效的控制囊泡和小息肉生长;5.吉诺通有助于粘稠分泌物的稀化,增强纤毛系统的清除功能;6.细致的清理技术非常重要,清除再生病变时应尽量减少损伤已经上皮化的黏膜,切忌钳取范围过大和撕扯动作;可使用锐利刮匙、电动切割器,也可以使用微波、射频或激光;7.没有必要经常进行清理,出院后每周检查一次即可。
感谢观看
(1)多脓涕:主要症状(2)鼻塞:主要症状(3)头痛:不定,无急性炎症明显(4)嗅觉减退或消失(5)视功能障碍:注意蝶窦病变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1)伴有鼻部症状(2)多有时间性及固定部位(3)改善鼻腔通气及引流,头痛好转(4)头部静脉压增高,头痛加重(5)引起鼻腔血管扩张,头痛加重鼻腔检查:
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息肉脓性引流前组鼻窦炎中鼻道后组鼻窦炎嗅裂、鼻咽体位引流口腔及咽部检查:注意牙齿影像学检查:鼻窦X线、CT检查上颌窦穿刺鼻窦A型超声波检查局部治疗:
(1)血管收缩剂:不可长期应用(2)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3~6月(3)抗生素类滴鼻液(4)上颌窦穿刺冲洗(5)置换法:慢性全鼻窦炎手术治疗:
1.辅助手术:解除中鼻道及附近阻塞2.鼻窦手术:解除引流和通气障碍、保持和恢复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1)传统手术(2)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全身治疗:
1.抗变态反应治疗2.黏液稀化剂治疗1)慢性鼻窦炎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2)中国鼻鼻窦炎诊断治疗指南(CPOS)对慢性鼻窦炎保守治疗做何规定?
低剂量大环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类)、鼻部激素结合粘液促排剂联合应用三个月,鼻窦炎仍迁延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其中红霉素类抗生素250mg/日,儿童减半量或根据公斤体重计算。
3)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特征?
儿童鼻窦炎临床特点:以脓涕、鼻阻塞、后鼻滴涕、咳嗽、呼吸有臭味、头痛、习性改变等为主要症状,可同时伴有中耳炎、腺样体炎、哮喘和支气管炎。
1.结构特征儿童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鼻窦开口相对狭窄,炎症发生时容易造成通气与引流受阻。
2.黏膜反应性儿童鼻腔和鼻窦黏膜对炎症的反应程度比成人明显,对适当的药物治疗反应迅速,药物治疗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
3.CT特征儿童鼻窦炎一旦发生,尽管病程不长,可是CT常显示全鼻窦炎。
4)儿童慢性鼻窦炎的阶梯治疗?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提倡阶梯性治疗方案,即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统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局部类固醇激素及黏液促排剂,对严重的鼻阻塞者,可适当间断使用低浓度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对于明确变态反应因素者可考虑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全身抗组胺)。
第二阶段,解除鼻阻塞和病原菌隐蔽场所。系统药物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辅助性手术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为鼻内镜手术前外科干预)。
许多报道认为腺样体切除配合药物对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慢性鼻窦炎治疗是有效的,可避免鼻内镜手术。影响通气与引流的鼻息肉应予切除,切除鼻息肉时最好使用切割器,只限于鼻息肉切除,不必开放鼻窦。
第三阶段,经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作了充分的药物和前期治疗但效果不佳,只要求切除钩突和开放前筛(称为mini-FESS),尽量不要开放其它鼻窦。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术腔清洁或干燥阶段。出现在术后1~2周,由于缺乏黏液清除功能,窦腔底部多积聚粘稠分泌物,并在黏膜缺损处和窦口形成棕黄色痂皮。鼻甲黏膜表面纤维素渗出形成伪膜,黏膜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在10天以后术腔较为清洁干净,显示出清楚的术腔轮廓。
第二阶段:黏膜转归竞争阶段。出现在术后3~10周,术腔再次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主要是由于淋巴引流障碍所致。囊泡、小息肉和肉芽开始在黏膜缺损处生长,这种状态称为“去黏膜化反应”。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黏连也在此阶段发生。与此同时,黏膜再生和上皮化也在进行,与病变形成竞争性生长。
第三阶段:上皮化完成阶段。上皮化在术后1~2周即已开始,并贯穿第2阶段,但仅有少部分病例可在4~5周完成上皮化,多数在10周以上完成上皮化。术腔从此完成良性转归。仍有少量病例在15周以上仍未完成上皮化,多与局部感染及变应性因素、结缔组织增生、息肉再生难以控制有关。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处理原则?
1.用含有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低黏性涂膏或涂胶可以加速黏膜上皮再生;2.含酶制剂灌洗窦腔,可分解纤维素伪膜、血痂和黏液痂,促进创面的清洁和愈合过程;3.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4.一些非卤化糖皮质类固醇水剂喷鼻具有局部抗变态反应、抗炎、抗水肿作用,可有效的控制囊泡和小息肉生长;5.吉诺通有助于粘稠分泌物的稀化,增强纤毛系统的清除功能;6.细致的清理技术非常重要,清除再生病变时应尽量减少损伤已经上皮化的黏膜,切忌钳取范围过大和撕扯动作;可使用锐利刮匙、电动切割器,也可以使用微波、射频或激光;7.没有必要经常进行清理,出院后每周检查一次即可。
感谢观看
格式:PPT(可编辑) 页数:20页 大小:2.5MB 获取:会员免费下载(或原价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