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1、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如肺部感染,血培养是菌血症确诊依据,但不一定能获得阳性结果,尤其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后,故可诊断为临床菌血症。
社会性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要求病人住院时间超过其平均潜伏期还加长2天的时间,发病者才列为医院感染。
病人发生急性多发性创伤、烧伤和急性脑卒中几小时内即入院,病前健康无感染,这类病人发生感染即使在48小时以内也列入医院感染,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自身细菌短期即引起感染。另外,严重创伤可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尿毒症,肠道细菌移位也可发生在24小时左右。
感染性疾病本身并发症不列入医院感染,如阑尾炎并腹膜炎、菌血症并肝脓肿,另外邻近部位医院感染的自然扩散也不列入医院感染统计,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
痰、尿、烧伤创面可以存有多种细菌,因此连续几天几次的培养有不同细菌生长只算一次感染。
污染伤口经清创后的感染属医院内三类切口感染。切口的裂开、脂肪液化不属于医院感染,但若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感染。胸外科手术,多数有同侧少量胸水,只有客观证实为炎性胸水才列入医院感染。
新生儿鹅口疮列入医院感染。新生儿尿布疹不属于医院感染,若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
一、呼吸系统
⑴上呼吸道感染
⑵下呼吸道感染
⑶胸膜腔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⑴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⑵心肌炎或心包炎
三、血液系统
⑴血管相关性感染
⑵败血症
⑶输血相关感染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⑴感染性腹泻
⑵胃肠道感染
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⑷病毒性肝炎
⑸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⑹腹水感染
五、中枢神经系统
⑴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⑵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⑶椎管内感染
六、泌尿系统
七、手术部位
⑴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⑵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⑶器官(或腔隙)感染
八、皮肤和软组织
⑴皮肤感染
⑵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烧伤感染
⑸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⑹脐炎
⑺婴儿脓疱病
九、骨、关节
⑴关节和关节囊感染
⑵骨髓炎
⑶椎间盘感染
十、生殖道
⑴外阴切口感染
⑵阴道穹隆部感染
⑶急性盆腔炎
⑷子宫内膜炎
⑸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十一、口腔
十二、其它部位
一、上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标准
临床诊断:一定要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第一是时间界定,一定>2天
发热
第二是体温界定,一定>38℃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有下列之一就可诊断:
1、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发热
2、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WBC和(或)N增高
3、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X线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要排除非感染性原因:肺栓塞、心衰、肺水肿、肺癌等)
4、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病原学改变
5、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X线改变(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包括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测或病理学检测。
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胸水常规检查:化脓性改变
病原学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三、胸膜腔感染
说明:
⑴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⑵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
⑶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如肺脓疡穿刺扩散至胸膜腔。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四、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概念: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以下情况不属于切口感染:
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⑵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⑶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⑷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⑶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需说明的问题
1、一定是发生在外科手术病人身上。
2、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3、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4、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需再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的,归属器官或腔隙感染。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⑵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治疗有效而认定的。
七、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
G+球菌菌数≥104cfu/ml
G-杆菌菌数≥105cfu/ml。有诊断意义
穿刺留取尿液培养
细菌菌数≥103cfu/ml有诊断意义
八、感染性腹泻
符合之一即可诊断。
A.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WBC≥10个/高倍视野。
B.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C.急性腹泻每天3次/日(24h),或1天水泻≥5次
病原学诊断:
粪便或肛拭子培养;常规镜检或电镜;抗原抗体检查
九、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确诊需要: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A.发热≥38℃。
B.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C.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九、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十、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流行病史+症状体征+肝功检查
流行病史: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
症状体征:1.发热。2.厌食。3.恶心、呕吐。4.肝区疼痛。5.黄疸(任何两项)
肝功检查:同时并有肝功能异常
再结合病原学检测: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就可确诊。
十、病毒性肝炎
注意:
1、病人住院前无肝炎病史
2、此次有明显接触史,超过该肝炎平均潜伏期
3、一定有肝功能损伤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范围: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症状体征2项+病原学诊断1项
症状体征:
⑴发热≥38℃。⑵恶心、呕吐。⑶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⑷黄疸。
病原学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十二、腹水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A.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水常规检查WBC>200×106/L,N>25%。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十三、血管相关性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⑴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⑵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⑶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培养
⑴导管管尖培养
⑵穿刺部位与对侧同时培养(相当于对侧4-10倍,或培养相同细菌)
⑶穿刺部位定量培养(细菌≥100cfu/ml)
十四、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注意:诊断标准要严格,不要随意下诊断!!
十四、输血相关感染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定义:
菌血症:是指病人入院48小时后收集的血液培养出细菌或真菌。
败血症:是指由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和(或)外毒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临床诊断:症状+体征(以下之一可诊断)
1、T>38℃或T<36℃+明显原发病灶 2、T>38℃或T<36℃+全身中毒症状 3、T>38℃或T<36℃+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T>38℃或T<36℃+休克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病原学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十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包括:⑴皮肤感染 ⑵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烧伤感染 ⑸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⑹脐炎 ⑺婴儿脓疱病 十六、烧伤感染 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烧伤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只有: 1、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或 2、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T>38℃或T<36℃,合并低血压。 才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十六、烧伤感染 临床对创面感染非常重要 以下提示创面严重感染: ⑴Ⅱ度烧伤创面坏死加深变为Ⅲ度; ⑵Ⅲ度焦痂意外迅速分离; ⑶创缘明显炎性浸润; ⑷创面出现大片出血点,模糊一片; ⑸创面色泽暗,干枯无脓; ⑹创缘下陷如刀切样; ⑺上皮生长停止; ⑻创面或正常皮肤出现紫黑质硬的局灶性出血性坏死斑。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A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CSF)炎性改变 B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 C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D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颅脑侵袭性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 E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颅脑外伤史腰椎穿刺史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F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G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等)或有脑脊液漏者 H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病原学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⑴CSF中培养出病原菌。 ⑵CSF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阳性。 ⑶CSF涂片找到病原菌。 十八、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临床诊断 A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证据(CT扫描、脑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扫描、核素扫描) B外科手术证实 病原学诊断 穿刺脓液或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或细菌培养阳性。 十九、涉及生殖道的医院感染
注意点:
1、外阴切口感染: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
2、阴道穹隆部感染:仅指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部位
3、急性盆腔炎:仅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4、子宫内膜炎:⑴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不超过48小时。⑵子宫内膜炎仅包括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分娩后一周内。
二十、涉及口腔的医院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
1.口腔组织中有脓性分泌物
2.通过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而证实的口腔感染或有脓肿
3.临床医生诊断的感染并采用口腔抗真菌治疗
病原学诊断:
检出病原微生物、氢氧化钾染色阳性、粘膜刮屑显微镜检有多核巨细胞、口腔分泌物抗原检测阳性、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增加。
说明:原发性单纯疱疹应属于此类感染。
二十一、其它感染
⑴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
⑵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⑶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
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一、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准;
常见情况如:
⑴上呼吸道感染;普通上感;清开灵;
⑵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混淆
⑶抗菌药物应用;
⑷介入操作等:支架放入
⑸社区感染作为医院感染
⑹CSF培养
⑻培养出新的病原体
二、对医院感染发生时间界定不清;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三、为抗菌药物使用找“借口”。
四、责任心、细心。
个别医师掌握不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混淆原发病与医院感染,不能正确识别出医院感染,常见情况如: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应诊断为医院感染;
(3)血、尿、分泌物等分离到非正常定植细菌应诊断为医院感染;
(4)手术患者在手术时体温超过38.5℃,或手术后3天体温仍然持续不降,应该分析原因,考虑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5)与入院时比较,病原学有明显改变或显示新的病变,应该综合分析,考虑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1、各临床科室应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将院感监测贯彻到整个诊疗过程。
2、对一些不明原因发热或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必须坚持专家会诊制度,以明确诊断,减少漏报病例的发生。
3、提高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送检率,对院内感染病例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减少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
4、科室主管医生、感控医生要加强出院病历的审核与把关,确保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并在院感资料夹中登记。
5、对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低和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高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给予表扬,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包括:1、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注: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医院感染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如肺部感染,血培养是菌血症确诊依据,但不一定能获得阳性结果,尤其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后,故可诊断为临床菌血症。
社会性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要求病人住院时间超过其平均潜伏期还加长2天的时间,发病者才列为医院感染。
病人发生急性多发性创伤、烧伤和急性脑卒中几小时内即入院,病前健康无感染,这类病人发生感染即使在48小时以内也列入医院感染,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自身细菌短期即引起感染。另外,严重创伤可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尿毒症,肠道细菌移位也可发生在24小时左右。
感染性疾病本身并发症不列入医院感染,如阑尾炎并腹膜炎、菌血症并肝脓肿,另外邻近部位医院感染的自然扩散也不列入医院感染统计,如肺部感染所致脓胸。
痰、尿、烧伤创面可以存有多种细菌,因此连续几天几次的培养有不同细菌生长只算一次感染。
污染伤口经清创后的感染属医院内三类切口感染。切口的裂开、脂肪液化不属于医院感染,但若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感染。胸外科手术,多数有同侧少量胸水,只有客观证实为炎性胸水才列入医院感染。
新生儿鹅口疮列入医院感染。新生儿尿布疹不属于医院感染,若继发感染则列入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
一、呼吸系统
⑴上呼吸道感染
⑵下呼吸道感染
⑶胸膜腔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
⑴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⑵心肌炎或心包炎
三、血液系统
⑴血管相关性感染
⑵败血症
⑶输血相关感染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⑴感染性腹泻
⑵胃肠道感染
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⑷病毒性肝炎
⑸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⑹腹水感染
五、中枢神经系统
⑴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⑵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⑶椎管内感染
六、泌尿系统
七、手术部位
⑴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⑵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⑶器官(或腔隙)感染
八、皮肤和软组织
⑴皮肤感染
⑵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烧伤感染
⑸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⑹脐炎
⑺婴儿脓疱病
九、骨、关节
⑴关节和关节囊感染
⑵骨髓炎
⑶椎间盘感染
十、生殖道
⑴外阴切口感染
⑵阴道穹隆部感染
⑶急性盆腔炎
⑷子宫内膜炎
⑸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十一、口腔
十二、其它部位
一、上呼吸道感染:要严格标准
临床诊断:一定要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第一是时间界定,一定>2天
发热
第二是体温界定,一定>38℃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有下列之一就可诊断:
1、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发热
2、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WBC和(或)N增高
3、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X线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要排除非感染性原因:肺栓塞、心衰、肺水肿、肺癌等)
4、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病原学改变
5、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X线改变(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包括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测或病理学检测。
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下呼吸道感染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胸水常规检查:化脓性改变
病原学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三、胸膜腔感染
说明:
⑴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⑵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
⑶诊断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如肺脓疡穿刺扩散至胸膜腔。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器官(或腔隙)感染
四、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概念: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以下情况不属于切口感染:
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⑵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⑶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⑷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⑶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需说明的问题
1、一定是发生在外科手术病人身上。
2、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3、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4、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需再次手术才能解决问题的,归属器官或腔隙感染。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⑵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治疗有效而认定的。
七、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
G+球菌菌数≥104cfu/ml
G-杆菌菌数≥105cfu/ml。有诊断意义
穿刺留取尿液培养
细菌菌数≥103cfu/ml有诊断意义
八、感染性腹泻
符合之一即可诊断。
A.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WBC≥10个/高倍视野。
B.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C.急性腹泻每天3次/日(24h),或1天水泻≥5次
病原学诊断:
粪便或肛拭子培养;常规镜检或电镜;抗原抗体检查
九、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确诊需要: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A.发热≥38℃。
B.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C.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九、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十、病毒性肝炎
临床诊断:流行病史+症状体征+肝功检查
流行病史: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
症状体征:1.发热。2.厌食。3.恶心、呕吐。4.肝区疼痛。5.黄疸(任何两项)
肝功检查:同时并有肝功能异常
再结合病原学检测: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就可确诊。
十、病毒性肝炎
注意:
1、病人住院前无肝炎病史
2、此次有明显接触史,超过该肝炎平均潜伏期
3、一定有肝功能损伤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范围: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症状体征2项+病原学诊断1项
症状体征:
⑴发热≥38℃。⑵恶心、呕吐。⑶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⑷黄疸。
病原学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十二、腹水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A.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水常规检查WBC>200×106/L,N>25%。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十三、血管相关性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⑴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⑵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⑶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培养
⑴导管管尖培养
⑵穿刺部位与对侧同时培养(相当于对侧4-10倍,或培养相同细菌)
⑶穿刺部位定量培养(细菌≥100cfu/ml)
十四、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注意:诊断标准要严格,不要随意下诊断!!
十四、输血相关感染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定义:
菌血症:是指病人入院48小时后收集的血液培养出细菌或真菌。
败血症:是指由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内毒素和(或)外毒素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临床诊断:症状+体征(以下之一可诊断)
1、T>38℃或T<36℃+明显原发病灶 2、T>38℃或T<36℃+全身中毒症状 3、T>38℃或T<36℃+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4、T>38℃或T<36℃+休克 十五、败血症或菌血症 病原学诊断: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十六、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包括:⑴皮肤感染 ⑵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烧伤感染 ⑸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⑹脐炎 ⑺婴儿脓疱病 十六、烧伤感染 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烧伤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只有: 1、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或 2、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T>38℃或T<36℃,合并低血压。 才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十六、烧伤感染 临床对创面感染非常重要 以下提示创面严重感染: ⑴Ⅱ度烧伤创面坏死加深变为Ⅲ度; ⑵Ⅲ度焦痂意外迅速分离; ⑶创缘明显炎性浸润; ⑷创面出现大片出血点,模糊一片; ⑸创面色泽暗,干枯无脓; ⑹创缘下陷如刀切样; ⑺上皮生长停止; ⑻创面或正常皮肤出现紫黑质硬的局灶性出血性坏死斑。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A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CSF)炎性改变 B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CSF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 C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D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颅脑侵袭性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 E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颅脑外伤史腰椎穿刺史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F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G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脑膜附近有感染灶(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等)或有脑脊液漏者 H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CSF白细胞轻度增多+CSF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IgM达诊断标准,或IgG呈4倍升高,或CSF涂片找到细菌 十七、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病原学诊断:符合之一可诊断 ⑴CSF中培养出病原菌。 ⑵CSF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阳性。 ⑶CSF涂片找到病原菌。 十八、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临床诊断 A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影像学检查证据(CT扫描、脑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扫描、核素扫描) B外科手术证实 病原学诊断 穿刺脓液或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或细菌培养阳性。 十九、涉及生殖道的医院感染
注意点:
1、外阴切口感染:经阴道分娩,病人外阴切口感染发生于产后2周内
2、阴道穹隆部感染:仅指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部位
3、急性盆腔炎:仅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4、子宫内膜炎:⑴入院时,病人无羊水感染,羊膜破裂时间不超过48小时。⑵子宫内膜炎仅包括早孕流产、中孕引产、分娩后一周内。
二十、涉及口腔的医院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之一
1.口腔组织中有脓性分泌物
2.通过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而证实的口腔感染或有脓肿
3.临床医生诊断的感染并采用口腔抗真菌治疗
病原学诊断:
检出病原微生物、氢氧化钾染色阳性、粘膜刮屑显微镜检有多核巨细胞、口腔分泌物抗原检测阳性、IgM抗体效价达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IgG呈4倍增加。
说明:原发性单纯疱疹应属于此类感染。
二十一、其它感染
⑴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
⑵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⑶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
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一、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准;
常见情况如:
⑴上呼吸道感染;普通上感;清开灵;
⑵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混淆
⑶抗菌药物应用;
⑷介入操作等:支架放入
⑸社区感染作为医院感染
⑹CSF培养
⑻培养出新的病原体
二、对医院感染发生时间界定不清;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三、为抗菌药物使用找“借口”。
四、责任心、细心。
个别医师掌握不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混淆原发病与医院感染,不能正确识别出医院感染,常见情况如: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应诊断为医院感染;
(3)血、尿、分泌物等分离到非正常定植细菌应诊断为医院感染;
(4)手术患者在手术时体温超过38.5℃,或手术后3天体温仍然持续不降,应该分析原因,考虑是否存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5)与入院时比较,病原学有明显改变或显示新的病变,应该综合分析,考虑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1、各临床科室应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加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将院感监测贯彻到整个诊疗过程。
2、对一些不明原因发热或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必须坚持专家会诊制度,以明确诊断,减少漏报病例的发生。
3、提高治疗用药病原学检查送检率,对院内感染病例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减少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
4、科室主管医生、感控医生要加强出院病历的审核与把关,确保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并在院感资料夹中登记。
5、对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低和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高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将给予表扬,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格式:PPT(可编辑) 页数:56页 大小:2.6MB 获取:会员免费下载(或原价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