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贯性损害。
【病因】
病因不清,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其发生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应答。
【病理】
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段(T3~5)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段和腰段。
病损为局灶性和横贯性,亦有多灶融合或散在于脊髓的多个节段,但较少见。肉眼观察受损节段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可见受累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
镜下可见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消失,尼氏体溶解,白质中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病灶中可见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如脊髓内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1.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
2.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是:
(1)运动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
脊髓休克期可为数日至数周或更长,多为2~4周,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及并发症影响,脊髓损害严重和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休克期较长。至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也不明显。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可因充盈过度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3.上升性脊髓炎的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天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4.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大多数患者前驱感染不确定或无感染史。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麻木感从骶段向足部和股前部或躯干扩展,并伴有该部位无力及下肢瘫痪,进而膀胱受累,躯干出现感觉障碍平面。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发现CNS其他部位损害。
【辅助检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有不完全梗阻,2~3周后出现梗阻可能由于脊髓蛛网膜粘连;CSF压力正常,外观五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EP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3.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正常。脊髓MRI典型改变是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斑点状或片状长T1、长T2信号,常为多发,或有融合,强度不均;恢复期可恢复正常。但也有脊髓MRI始终未显示异常者。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感染史和迅速出现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结合脑脊液检查,诊断并不困难。需与以下引起急性肢体瘫痪的疾病鉴别: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亦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但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有时原发灶可被忽略,病原菌经血行或邻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
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有根痛、脊柱叩痛和脊膜刺激症状,外周血及脑脊液白细胞增高,CSF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脊髓腔梗阻,CT、MRI可帮助诊断。
2.脊柱结核及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病变脊柱棘突常有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精神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他结核病灶,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
转移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能找到原发灶可确诊。
3.脊髓出血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治疗】
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药物治疗①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次;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临床明显改善通常出现在3个月之后;
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左右为一疗程;使用上述两药之后,可改用强的松口服,每日40~60mg,随病情好转可于1~2月后逐步减量停用;
②免疫球蛋白: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次为一疗程;
③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或呼
2.???吸道感染;④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尼莫地平、丹参,神经营养药如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亦可选用,可能对促进恢复有益;⑤α-甲基酪氨酸(AMT)可对抗酪氨酸羟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合成,预防出血性坏死的发生。
【预后】
病情不同预后的差异较大。若无合并症通常3~6个月可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肢体完全性瘫痪者发病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性信号改变,病变范围多于10个节段或下肢MEP无电反应者预后不良;
合并褥疮、肺或泌尿系感染时常影响病情恢复,遗留后遗症,部分病人可死于合并症。上升性脊髓炎预后较差,可在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谢谢观看
【病因】
病因不清,多数患者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其发生可能为病毒感染后诱发的异常免疫应答。
【病理】
本病可累及脊髓的任何节段,但以胸段(T3~5)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段和腰段。
病损为局灶性和横贯性,亦有多灶融合或散在于脊髓的多个节段,但较少见。肉眼观察受损节段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可见受累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
镜下可见软脊膜和脊髓内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消失,尼氏体溶解,白质中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病灶中可见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是急性起病,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变常局限于数个节段;如脊髓内有2个以上散在病灶称为播散性脊髓炎;如病变迅速上升波及延髓,称为上升性脊髓炎。
1.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较常见,无性别差异,散在发病。病前数天或1~2周常有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过劳、外伤及受凉等诱因。
2.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是:
(1)运动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消失。
脊髓休克期可为数日至数周或更长,多为2~4周,取决于脊髓损害程度及并发症影响,脊髓损害严重和并发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休克期较长。至恢复期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肢体肌力由远端开始逐渐恢复。
(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也不明显。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可因充盈过度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即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原性膀胱。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及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等。
3.上升性脊髓炎的脊髓受累节段呈上升性,起病急骤,病变常在1~2天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延髓,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肌瘫痪,甚至可致死亡。
4.脱髓鞘性脊髓炎即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其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同,但临床进展较缓慢,可持续1~3周或更长时间;大多数患者前驱感染不确定或无感染史。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一侧或双侧麻木感从骶段向足部和股前部或躯干扩展,并伴有该部位无力及下肢瘫痪,进而膀胱受累,躯干出现感觉障碍平面。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发现CNS其他部位损害。
【辅助检查】
1.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压颈试验通畅,少数病例脊髓水肿严重可有不完全梗阻,2~3周后出现梗阻可能由于脊髓蛛网膜粘连;CSF压力正常,外观五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10~100×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0.5~1.2g/L),糖、氯化物正常。
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与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鉴别;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为阴性或波幅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EP也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3.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正常。脊髓MRI典型改变是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斑点状或片状长T1、长T2信号,常为多发,或有融合,强度不均;恢复期可恢复正常。但也有脊髓MRI始终未显示异常者。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病前感染史和迅速出现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结合脑脊液检查,诊断并不困难。需与以下引起急性肢体瘫痪的疾病鉴别: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亦可出现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但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灶,有时原发灶可被忽略,病原菌经血行或邻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
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有根痛、脊柱叩痛和脊膜刺激症状,外周血及脑脊液白细胞增高,CSF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脊髓腔梗阻,CT、MRI可帮助诊断。
2.脊柱结核及转移性肿瘤均可引起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塌陷,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损害。病变脊柱棘突常有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精神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他结核病灶,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及椎旁寒性脓肿阴影等典型改变。
转移性肿瘤以老年人多见,X线可见椎体破坏,能找到原发灶可确诊。
3.脊髓出血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
【治疗】
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和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药物治疗①皮质类固醇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疗法,500~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次;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临床明显改善通常出现在3个月之后;
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左右为一疗程;使用上述两药之后,可改用强的松口服,每日40~60mg,随病情好转可于1~2月后逐步减量停用;
②免疫球蛋白:成人每次用量15~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次为一疗程;
③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或呼
2.???吸道感染;④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血管扩张剂如烟酸、尼莫地平、丹参,神经营养药如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亦可选用,可能对促进恢复有益;⑤α-甲基酪氨酸(AMT)可对抗酪氨酸羟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NE)合成,预防出血性坏死的发生。
【预后】
病情不同预后的差异较大。若无合并症通常3~6个月可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肢体完全性瘫痪者发病6个月后EMG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性信号改变,病变范围多于10个节段或下肢MEP无电反应者预后不良;
合并褥疮、肺或泌尿系感染时常影响病情恢复,遗留后遗症,部分病人可死于合并症。上升性脊髓炎预后较差,可在短期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谢谢观看
格式:PPT(可编辑) 页数:41页 大小:1.8MB 获取:会员免费下载(或原价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