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篇幅限制,word剩余图片不予展示......
格式:docx(可编辑) 页数:18页 大小:35KB
阅读有关知识
1、文体 :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体裁: 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4、标点
5、词语 (换词语、调顺序、好处、删除
6、句子 (作用、含义、关键句子、换表达)
7、阅读(谈体会、概括、中心、补写、补充开放性题目)
一、记叙(顺序、六要素)
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①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②事情发展顺序 ③时间推移顺序
④空间转移顺序 ⑤事物的内容和性质
2、倒叙
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3、插叙
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二、说明文(顺序、方法)
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7、列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说明文的六种逻辑顺序:
1、总←→分 2、现象←→本质 3、原因←→ 结果
4、概括←→具体 5、部分←→整体 6、主要←→次要
三、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
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
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
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1、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态描写、声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与对比
2、环境描写:
①自然景物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A、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B、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C、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B、推动情节发展; C、渲染气氛;
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E、突出、深化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客观与主观)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描写时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语 互文 顶真 通感(移觉)
四、抒情
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1、直接抒情:
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2、间接抒情:
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A、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B、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
C、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阅读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2、浏览题目,细读答题: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基本知识
1、文章的写作顺序:
①时间先后顺序
②地点变换的顺序:参观或游览顺序
③事情发展的总分顺序: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8、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答题技巧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
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内容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语气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词语题型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 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去解释。
1、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2、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1)组词法: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答: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句子题型
句子含义的解答:
1、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扩句和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扩句:
1、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
2、在主干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添加一处或多处,只要合适就行;
3、把扩好的句子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
二、缩句
1、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
3、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修改病句: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
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⑶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 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⑷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⑸前后矛盾→改或删
⑹重复罗嗦→删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是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变换句式。
1、“把”字句和“被”字句;
2、肯定句和否定句;
3、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4、陈述句和反问句。
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
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问句时,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词加强语气,“难道不”、“怎么会”等;
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描写的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1)人物描写: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2)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1、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
4、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
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文中划线句子或段落使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 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正面/直接描写)
2、环境: 烘托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感情.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修词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1、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4、设问:①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8、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9、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内容展示结束,完整版内容请直接购买......
1、文体 :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体裁: 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4、标点
5、词语 (换词语、调顺序、好处、删除
6、句子 (作用、含义、关键句子、换表达)
7、阅读(谈体会、概括、中心、补写、补充开放性题目)
一、记叙(顺序、六要素)
记叙文中叙事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
①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②事情发展顺序 ③时间推移顺序
④空间转移顺序 ⑤事物的内容和性质
2、倒叙
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提前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3、插叙
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二、说明文(顺序、方法)
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说明文中说明的三种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中常用的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7、列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说明文的六种逻辑顺序:
1、总←→分 2、现象←→本质 3、原因←→ 结果
4、概括←→具体 5、部分←→整体 6、主要←→次要
三、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
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人物描写的七个角度:
1、外貌(肖像)描写 2、语言(对话)描写
3、动作(行动)描写 4、衣着(穿着)描写
5、心理(内心)描写 6、神情(神态)描写
7、体态(体貌)描写
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
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1、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态描写、声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衬与对比
2、环境描写:
①自然景物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A、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B、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C、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作用:A、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B、推动情节发展; C、渲染气氛;
D、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E、突出、深化主题。
②社会环境描写(客观与主观)
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
描写时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引用 设问 反问 双关 反语 互文 顶真 通感(移觉)
四、抒情
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抒情的方式有两种:
1、直接抒情:
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2、间接抒情:
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A、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
B、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
C、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
阅读基本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2、浏览题目,细读答题: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
基本知识
1、文章的写作顺序:
①时间先后顺序
②地点变换的顺序:参观或游览顺序
③事情发展的总分顺序: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2、表达方法有三种:记叙、描写、说明
3、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一般只会考“倒叙” )
4、描写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8、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
9、品质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答题技巧
答题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省略号)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引号)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否定、讽刺、反语
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内容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语气亲切自然,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词语题型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 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解释词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去解释。
1、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
2、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1)组词法: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如果要解释的一个字,我们可以组一个词语来解释。
(2)分合法:如“勘测”的意思是“勘探、测量”。
(3)近义词法: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如“不畏”就是“不怕”。
(4)反义词+否定的方法:“崎岖”就是“不平坦”。
(5)描绘法: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如“踉跄”是“走路不稳的样子”。
“××”词好在哪里?
答: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词能不能删掉?
答: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答: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答: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句子题型
句子含义的解答:
1、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2、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扩句和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一、扩句:
1、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
2、在主干词语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添加一处或多处,只要合适就行;
3、把扩好的句子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
二、缩句
1、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
3、去掉修饰的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成完整的句子。
修改病句: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
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⑶搭配不当(如,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 合语言习惯)→改成合适的搭配
⑷语序混乱→调整语序
⑸前后矛盾→改或删
⑹重复罗嗦→删
⑺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错误,或是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变换句式。
1、“把”字句和“被”字句;
2、肯定句和否定句;
3、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
4、陈述句和反问句。
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确是要变换什么;
二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问句时,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词加强语气,“难道不”、“怎么会”等;
四要改后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有没有漏写某些内容,写错别字等。
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某句话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1、中心句:突出中心(或点明中心)
2、过渡句:承上启下
3、总起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4、其他作用:和开头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描写的作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1)人物描写: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2)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1、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3、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
4、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
5、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6、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文中划线句子或段落使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 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特征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正面/直接描写)
2、环境: 烘托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感情.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修词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
1、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4、设问:①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②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8、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9、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内容展示结束,完整版内容请直接购买......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