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有关节段活动范围与测量方法一、颈部的前屈、后伸(附图2—1) 体位:坐位、立位或侧卧位,头颈解剖位,胸腰椎固定。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外耳道与头顶的连线。
轴心:肩峰。
运动:前屈是在矢状面头部向前方的运动。
后伸是在矢状面头部向后方的运动。
正常值:前屈0°~60°,后伸0°~50°。
二、颈部的水平旋转(附图2-2)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固定臂:正中线。
移动臂:鼻梁和枕骨粗隆的连线。
轴心:头顶正中。
运动:头部在水平面向左、右旋转。
正常值:左旋0°~70°,右旋0°~70°。
三、颈部的侧屈(附图2-3)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头颈解剖位,胸腰椎固定。
固定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的连线。
移动臂:头顶中心或枕骨粗隆与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轴心:第7颈椎棘突。
运动:头部在冠状面向左、右倾斜的运动。
正常值:左侧屈0°~50°,右侧屈0°~50°。
四、胸腰椎的前屈、后伸(附图2-4)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臀部固定。
固定臂: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第5腰椎棘突与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轴心:从身体侧面对准第5腰椎处。
运动:前屈是在矢状面身体向前运动。
后伸是在矢状面身体向后运动。
正常值:前屈0°~45°,后伸0°~30°。
五、胸腰椎的旋转(附图2-5) 体位:坐位,躯干伸直,臀部固定。
固定臂:椅靠背的平行线或两侧髂嵴连线中点的垂线 移动臂:两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两肩胛骨上缘的连线与椅背延长线的交点或头顶部中点。
运动:躯干部向左、右的扭转。
正常值:左旋0°~40°,右旋0°~40°。
六、胸腰椎的侧屈(附图2—6)体位:坐位、立位,躯干伸直,臀部固定。
固定臂:正中线。
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连线。
轴心:第5腰椎棘突。
运动:侧屈是在冠状面身体向左、右运动。
正常值:左屈0°~50°,右屈0°~50°。
颈椎功能活动记录方法:
屈45°左旋60°~80°右旋0°~70°左侧屈45°右侧屈45°伸45°胸腰椎功能活动记录方法:
前屈45°左旋30°右旋30°左侧屈30°右侧屈30°后伸45°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一、肩关节 1.中立位屈曲、伸展(附图1—1)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仰卧位(屈曲)、俯卧位(伸展)。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坐位、立位)。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上向前上方运动,也称前屈。
伸展是在矢状面上向后上方运动,也称后伸。
正常值:中立位屈曲0°~180°,伸展0°~50°。
2.水平屈曲、水平伸展(附图1-4) 体位:坐位,肩关节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
运动:水平屈曲是在水平面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在水平面向后方运动。
正常值: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40°~50° 3.外展、内收(附图1—2) 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肱骨纵轴。
运动:外展是在冠状面上向外上方运动。
内收是在冠状面上由中立位向体中线并超过中线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180°,内收20°~40°。
4.侧方外旋、内旋(附图1-3) 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肩关节90°外展,肘关节90°屈曲,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
轴心:肩峰鹰嘴。
固定臂:通过尺骨鹰嘴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方的运动。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旋0°~90°,内旋0°~90°。
二、肘关节 屈曲、伸展(附图1-5)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前。
固定臂:肱骨纵轴。
移动臂:桡骨纵轴。
轴心:肱骨外上髁。
运动:屈曲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运动。
伸展是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50°,伸展0°~150°,过伸0°~15°。
三、前臂旋前、旋后(附图1-6) 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手指伸展。
固定臂:通过桡骨茎突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包括伸展的拇指在内,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
轴心:第3手指末端。
运动:旋前是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转动。
旋后是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转动。
防止肩关节的代偿运动,将上肢固定在体侧。防止腕关节的代偿运动,可以手握铅笔。
正常值:旋前0°~90°,旋后0°~90°。
四、腕关节1.掌屈、背屈(附图1-7)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90°屈曲位,前臂完全旋前(掌心向下),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桡骨纵轴。
移动臂:第2掌骨纵轴。
轴心:尺骨茎突。
运动:掌屈是手掌向前臂屈侧的运动。
背屈是手掌向前臂背侧的运动。
检查时固定尺骨和桡骨,防止前臂的旋前,旋后。
正常值:掌屈0°~90°,背屈0°~70°。
2.桡屈、尺屈(附图1-8)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前臂轴线。
移动臂:第3掌骨。
轴心:腕背侧中点。
运动:桡屈,手向靠近桡骨方向运动。
尺屈,手向靠近尺骨方向运动。
正常值:桡屈0°~25°,尺屈0°~55°。
五、手指关节1.拇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9)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并拢。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腕掌关节。
运动:外展,在手掌面上,拇指向离开食指的方向运动。
内收,与外展方向相反,拇指向食指方向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60°,内收60°~0°。
2.拇指掌侧外展、掌侧内收(附图1—10)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第1掌骨的腕掌关节。
运动:掌侧外展,拇指在与掌面成垂直面上做离开食指方向的运动。
掌侧内收,与外展相反,拇指做返回食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掌侧外展0°~90°,掌侧内收90°~0°。
3.拇指的MP屈曲、伸展(附图1—11)体位:拇指伸展位(解剖位)。
固定臂:第1掌骨纵轴线。
移动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轴心:掌指关节。
运动:屈曲,第1节指骨向靠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10°。
4.拇指的IP屈曲、伸展(附图1-12)体位:拇指的基本指位(指间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移动臂:拇指末节纵轴线。
轴心:指间关节(IP关节)。
运动:屈曲,末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运动。
正常值:屈曲0°~80°,伸展0°~10°。
5.拇指的对掌(附图1—13)拇指的对掌运动是拇指从基本指位做外展、回旋、屈曲三种运动的复合运动,是拇指尖端靠近小指尖端的运动。由于没有一个轴心测量的办法,因而用拇指尖端距离小指MP关节的距离表示。
6.手指的屈曲、伸展(附图1—14) 掌指关节 体位:坐位,腕关节中立位。
轴心:近节指骨近端。
固定臂:与掌骨平行。
移动臂:与近指骨平行。
运动:屈曲,第1节指骨向靠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90°,伸展0°~20°。
指间关节 体位:坐位,腕关节中立位。
轴心:远侧指骨近端。
固定臂:与近侧指骨平行。
移动臂:与远指骨平行。
运动:屈曲,末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运动。
正常值:屈曲近指间为0°~100°,远近指间为0°~80°,伸展为0°。
手指的屈曲、伸展也可以用测距法测定。即测定手指的尖端和手掌之间的距离。
7.手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15)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第3指骨纵轴。
移动臂:第2、第4、第5指骨纵轴。
轴心:两轴的交点。
运动:外展,食指、环指、小指在掌面做向远离中指方向的运动。
内收,以上各指从外展返回中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20°~30°,内收30°~20°。
六、髋关节1.屈曲、伸展(附图1—16)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骨盆固定,方法有膝关节屈曲和伸展两种,测定伸展时呈俯卧位。
轴心:大转子。
固定臂:通过大转子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 运动:屈曲,下肢在矢状面做向前上方的运动。
伸展,下肢在矢状面上做向后方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膝伸展位)0°~90°;(膝屈曲位)0°~125°;伸展0°~15°。
2.外展、内收(附图1—17)体位:仰卧位(解剖位),骨盆固定。
轴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运动:外展,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外的运动。
内收,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45°(30°~40°),内收0°~20°(20°~30°)。
3.外旋、内旋(附图1-18)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膝关节呈90°屈曲位。仰卧位时,被测定下肢在床边自然下垂,另一侧下肢在床上呈膝立位。
轴心:髌骨中心。
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胫骨纵轴。 运动:外旋,小腿向内侧方向运动。
内旋,小腿向外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外旋0°~45°(30°~40°),内旋0°~45°(40°~50°)。
七、膝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19)体位:俯卧位,下肢伸展。
轴心:股骨外侧髁。
固定臂:股骨纵轴。
移动臂:胫骨纵轴(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运动:屈曲,小腿做向靠近臀部方向的运动。
伸展,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50°(120°~150°),伸展0°或5°~10°。
八、踝关节背屈、跖屈(附图1-20)体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防止踝关节的内、外旋)。
轴心:第5跖骨与腓骨纵轴延长线在足底的交点。
固定臂:小腿纵轴(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移动臂:第5跖骨纵轴平行线。
运动:背屈,足从中立位向上方运动。
跖屈,足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背屈0°~20°(20°~30°),跖屈0°~45°(40°~50°)。
九、足1.外翻、内翻(附图1-21)体位:坐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或仰卧位,足立于床缘外。
轴心:踝后方两髁中点。
固定臂:小腿后纵轴。
移动臂:轴心与足跟中点连线。
运动:内翻,足从中立位向内侧运动。
外翻,足从中立位向外侧运动。
正常值:内翻0°~35°,跖屈0°~25°。
2.外展、内收(附图1-22)体位:仰卧位或立位,膝关节伸展,踝关节中立位,小腿固定。
固定臂:第1和第2跖骨间的足长轴。
移动臂:移动的足长轴。
轴心:踝关节前侧,内、外踝连线中点。
运动:外展,足的外缘向外方的运动。
内收,足的内缘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10°,内收0°~20°。
3.拇趾的MP屈曲、伸展(附图1-23)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轴心:跖趾关节。
固定臂:第1跖骨纵轴。
移动臂:第1节趾骨纵轴。
运动:屈曲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35°,伸展0°~60°。
4.拇趾的IP屈曲、伸展(附图1-24)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轴心:趾间关节。
固定臂:第1节趾骨纵轴。
移动臂:末节趾骨纵轴。
运动:屈曲是远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远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
5、拇外翻的临床分度1度:拇趾与其他趾不发生明显挤压2度:拇趾与其他趾发生挤压3度:拇趾与第2趾相重叠6、包格达诺夫足顶角测量法把第1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3点连成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扁平足顶角达105°~120°,高弓足达60°;靠跟骨侧的角在60°左右,扁平足为50°~55°,高弓足为65°~70°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外耳道与头顶的连线。
轴心:肩峰。
运动:前屈是在矢状面头部向前方的运动。
后伸是在矢状面头部向后方的运动。
正常值:前屈0°~60°,后伸0°~50°。
二、颈部的水平旋转(附图2-2)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固定臂:正中线。
移动臂:鼻梁和枕骨粗隆的连线。
轴心:头顶正中。
运动:头部在水平面向左、右旋转。
正常值:左旋0°~70°,右旋0°~70°。
三、颈部的侧屈(附图2-3)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头颈解剖位,胸腰椎固定。
固定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的连线。
移动臂:头顶中心或枕骨粗隆与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轴心:第7颈椎棘突。
运动:头部在冠状面向左、右倾斜的运动。
正常值:左侧屈0°~50°,右侧屈0°~50°。
四、胸腰椎的前屈、后伸(附图2-4)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臀部固定。
固定臂: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第5腰椎棘突与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
轴心:从身体侧面对准第5腰椎处。
运动:前屈是在矢状面身体向前运动。
后伸是在矢状面身体向后运动。
正常值:前屈0°~45°,后伸0°~30°。
五、胸腰椎的旋转(附图2-5) 体位:坐位,躯干伸直,臀部固定。
固定臂:椅靠背的平行线或两侧髂嵴连线中点的垂线 移动臂:两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两肩胛骨上缘的连线与椅背延长线的交点或头顶部中点。
运动:躯干部向左、右的扭转。
正常值:左旋0°~40°,右旋0°~40°。
六、胸腰椎的侧屈(附图2—6)体位:坐位、立位,躯干伸直,臀部固定。
固定臂:正中线。
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连线。
轴心:第5腰椎棘突。
运动:侧屈是在冠状面身体向左、右运动。
正常值:左屈0°~50°,右屈0°~50°。
颈椎功能活动记录方法:
屈45°左旋60°~80°右旋0°~70°左侧屈45°右侧屈45°伸45°胸腰椎功能活动记录方法:
前屈45°左旋30°右旋30°左侧屈30°右侧屈30°后伸45°肢体关节活动范围及测量方法一、肩关节 1.中立位屈曲、伸展(附图1—1) 体位:坐位、立位、侧卧位、仰卧位(屈曲)、俯卧位(伸展)。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轴心:肩峰。 固定臂:与腋中线平行(坐位、立位)。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运动:屈曲是在矢状面上向前上方运动,也称前屈。
伸展是在矢状面上向后上方运动,也称后伸。
正常值:中立位屈曲0°~180°,伸展0°~50°。
2.水平屈曲、水平伸展(附图1-4) 体位:坐位,肩关节90°外展,肘伸展,掌心向下。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冠状轴线。
移动臂:与肱骨纵轴一致。
轴心:肩峰。
运动:水平屈曲是在水平面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在水平面向后方运动。
正常值: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40°~50° 3.外展、内收(附图1—2) 体位:坐位、立位、仰卧位。肘伸展,置于体侧,手掌向内。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轴线(坐位、立位)。
移动臂:肱骨纵轴。
运动:外展是在冠状面上向外上方运动。
内收是在冠状面上由中立位向体中线并超过中线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180°,内收20°~40°。
4.侧方外旋、内旋(附图1-3) 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肩关节90°外展,肘关节90°屈曲,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
轴心:肩峰鹰嘴。
固定臂:通过尺骨鹰嘴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方的运动。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外旋0°~90°,内旋0°~90°。
二、肘关节 屈曲、伸展(附图1-5)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掌心向前。
固定臂:肱骨纵轴。
移动臂:桡骨纵轴。
轴心:肱骨外上髁。
运动:屈曲是前臂在矢状面向上运动。
伸展是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50°,伸展0°~150°,过伸0°~15°。
三、前臂旋前、旋后(附图1-6) 体位:坐位或立位。上肢置于体侧,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掌心向内,手指伸展。
固定臂:通过桡骨茎突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包括伸展的拇指在内,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
轴心:第3手指末端。
运动:旋前是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转动。
旋后是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转动。
防止肩关节的代偿运动,将上肢固定在体侧。防止腕关节的代偿运动,可以手握铅笔。
正常值:旋前0°~90°,旋后0°~90°。
四、腕关节1.掌屈、背屈(附图1-7)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90°屈曲位,前臂完全旋前(掌心向下),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桡骨纵轴。
移动臂:第2掌骨纵轴。
轴心:尺骨茎突。
运动:掌屈是手掌向前臂屈侧的运动。
背屈是手掌向前臂背侧的运动。
检查时固定尺骨和桡骨,防止前臂的旋前,旋后。
正常值:掌屈0°~90°,背屈0°~70°。
2.桡屈、尺屈(附图1-8)体位:坐位或立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腕关节伸直。
固定臂:前臂轴线。
移动臂:第3掌骨。
轴心:腕背侧中点。
运动:桡屈,手向靠近桡骨方向运动。
尺屈,手向靠近尺骨方向运动。
正常值:桡屈0°~25°,尺屈0°~55°。
五、手指关节1.拇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9)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并拢。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腕掌关节。
运动:外展,在手掌面上,拇指向离开食指的方向运动。
内收,与外展方向相反,拇指向食指方向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60°,内收60°~0°。
2.拇指掌侧外展、掌侧内收(附图1—10)体位:腕关节呈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食指纵轴线(桡骨的延长线)。
移动臂:拇指纵轴线。
轴心:第1掌骨的腕掌关节。
运动:掌侧外展,拇指在与掌面成垂直面上做离开食指方向的运动。
掌侧内收,与外展相反,拇指做返回食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掌侧外展0°~90°,掌侧内收90°~0°。
3.拇指的MP屈曲、伸展(附图1—11)体位:拇指伸展位(解剖位)。
固定臂:第1掌骨纵轴线。
移动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轴心:掌指关节。
运动:屈曲,第1节指骨向靠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10°。
4.拇指的IP屈曲、伸展(附图1-12)体位:拇指的基本指位(指间关节中立位)。
固定臂:第1节指骨纵轴线。
移动臂:拇指末节纵轴线。
轴心:指间关节(IP关节)。
运动:屈曲,末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运动。
正常值:屈曲0°~80°,伸展0°~10°。
5.拇指的对掌(附图1—13)拇指的对掌运动是拇指从基本指位做外展、回旋、屈曲三种运动的复合运动,是拇指尖端靠近小指尖端的运动。由于没有一个轴心测量的办法,因而用拇指尖端距离小指MP关节的距离表示。
6.手指的屈曲、伸展(附图1—14) 掌指关节 体位:坐位,腕关节中立位。
轴心:近节指骨近端。
固定臂:与掌骨平行。
移动臂:与近指骨平行。
运动:屈曲,第1节指骨向靠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90°,伸展0°~20°。
指间关节 体位:坐位,腕关节中立位。
轴心:远侧指骨近端。
固定臂:与近侧指骨平行。
移动臂:与远指骨平行。
运动:屈曲,末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伸展,从基本指位向背侧运动。
正常值:屈曲近指间为0°~100°,远近指间为0°~80°,伸展为0°。
手指的屈曲、伸展也可以用测距法测定。即测定手指的尖端和手掌之间的距离。
7.手指的外展、内收(附图1—15)体位:腕关节中立位,手指伸展位。
固定臂:第3指骨纵轴。
移动臂:第2、第4、第5指骨纵轴。
轴心:两轴的交点。
运动:外展,食指、环指、小指在掌面做向远离中指方向的运动。
内收,以上各指从外展返回中指方向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20°~30°,内收30°~20°。
六、髋关节1.屈曲、伸展(附图1—16)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骨盆固定,方法有膝关节屈曲和伸展两种,测定伸展时呈俯卧位。
轴心:大转子。
固定臂:通过大转子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 运动:屈曲,下肢在矢状面做向前上方的运动。
伸展,下肢在矢状面上做向后方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膝伸展位)0°~90°;(膝屈曲位)0°~125°;伸展0°~15°。
2.外展、内收(附图1—17)体位:仰卧位(解剖位),骨盆固定。
轴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运动:外展,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外的运动。
内收,下肢在冠状面上做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45°(30°~40°),内收0°~20°(20°~30°)。
3.外旋、内旋(附图1-18)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膝关节呈90°屈曲位。仰卧位时,被测定下肢在床边自然下垂,另一侧下肢在床上呈膝立位。
轴心:髌骨中心。
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直轴线。
移动臂:胫骨纵轴。 运动:外旋,小腿向内侧方向运动。
内旋,小腿向外侧方向运动。
正常值:外旋0°~45°(30°~40°),内旋0°~45°(40°~50°)。
七、膝关节屈曲、伸展(附图1-19)体位:俯卧位,下肢伸展。
轴心:股骨外侧髁。
固定臂:股骨纵轴。
移动臂:胫骨纵轴(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运动:屈曲,小腿做向靠近臀部方向的运动。
伸展,从屈曲位返回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150°(120°~150°),伸展0°或5°~10°。
八、踝关节背屈、跖屈(附图1-20)体位: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防止踝关节的内、外旋)。
轴心:第5跖骨与腓骨纵轴延长线在足底的交点。
固定臂:小腿纵轴(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
移动臂:第5跖骨纵轴平行线。
运动:背屈,足从中立位向上方运动。
跖屈,足向下方的运动。
正常值:背屈0°~20°(20°~30°),跖屈0°~45°(40°~50°)。
九、足1.外翻、内翻(附图1-21)体位:坐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中立位或仰卧位,足立于床缘外。
轴心:踝后方两髁中点。
固定臂:小腿后纵轴。
移动臂:轴心与足跟中点连线。
运动:内翻,足从中立位向内侧运动。
外翻,足从中立位向外侧运动。
正常值:内翻0°~35°,跖屈0°~25°。
2.外展、内收(附图1-22)体位:仰卧位或立位,膝关节伸展,踝关节中立位,小腿固定。
固定臂:第1和第2跖骨间的足长轴。
移动臂:移动的足长轴。
轴心:踝关节前侧,内、外踝连线中点。
运动:外展,足的外缘向外方的运动。
内收,足的内缘向内的运动。
正常值:外展0°~10°,内收0°~20°。
3.拇趾的MP屈曲、伸展(附图1-23)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轴心:跖趾关节。
固定臂:第1跖骨纵轴。
移动臂:第1节趾骨纵轴。
运动:屈曲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35°,伸展0°~60°。
4.拇趾的IP屈曲、伸展(附图1-24)体位:踝关节中立位。
轴心:趾间关节。
固定臂:第1节趾骨纵轴。
移动臂:末节趾骨纵轴。
运动:屈曲是远端足趾向下的运动。
伸展是远端足趾向上的运动。
正常值:屈曲0°~60°,伸展0°。
5、拇外翻的临床分度1度:拇趾与其他趾不发生明显挤压2度:拇趾与其他趾发生挤压3度:拇趾与第2趾相重叠6、包格达诺夫足顶角测量法把第1跖骨头、内踝、跟骨结节3点连成三角形,顶角95°为正常,扁平足顶角达105°~120°,高弓足达60°;靠跟骨侧的角在60°左右,扁平足为50°~55°,高弓足为65°~70°
提示: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档超清晰!有任何问题联系客服QQ:43570874 微信:niutuwen 备注:牛图文